为深化“惜时增效 轻负高效”教育教学理念,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我校按照“精简、便利、高效”的原则,不断改革学生学业水平过程性检测,注重发挥过程性检测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一、 改革分项测试,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孩子的能力,我们从分享测试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
1、 考核内容的变更
分项测试原来一直有市里统一提供试题,统一组织测试。语文总共考核有:阅读、朗读,背诵,口语交际, 4项内容。数学有计算、口头表达、实际操作3项。为了使考核更为全面,更能体现过程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能够及时查漏补缺,我校大胆的将语文分项测试增加了识字、写字、积累、习作、实践活动5个项目。数学也增加了听算,解决问题,实践活动3方面的内容。
2、 考核时间的变更
分项测试以前考核时间在学期结束前1-2周统一进行。对于学生来说,时间长,任务大,虽然允许学生补考,但是如果欠账多,一下子很不容易补救。我校评价分散在教学周进行,师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减轻学生负担,保障教学质量
3、 考核方式的变更
项目的增加只是改革思想的体现,真正提高能力需要将每个项目都扎实的落实。我们给年级教学领导开会,将分项测试的的表格印发,表明学校的评价改革意图,听取了各个教学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定出具体的操作计划。两个周内,教师依据评价表格,全面测评打出等级。并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对学生某方面能力进行有侧重的训练,等级制测评,允许学生多次补考,直至学生满意为止。包年级领导每两周统一到每个班抽学生进行测评给教师打等级,这样教师在班级能够对学生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帮助,包年级领导能在同年级之间进行对比,找出成绩与不足,取长补短,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包年级领导都能从每个班级中抽取学生进行测试,为教师打分,所以教师们都很积极,落实很扎实,抽测效果较为理想,教师们好操作了,评价也更全面了。
二、 改革综合成绩评定,给师生减压
我校严格执行教体局考试制度改革精神,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只进行一次大型考试。
综合考试成绩全部试行等级制。按优秀(A),良好(B),合格(C),待合格(D)四级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对各个年级的考核制度稍作调整:1-2年级综合考试的试卷分数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为合格;69以下为不合格。3-4年级综合考试的试卷分数87分以上为优秀,75-86分为良好,60-74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5-6年级综合考试的试卷分数8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1-2年级合格率必须达到98%为A,3-4年级合格率必须达到96%为A,5-6年级合格率必须达到95%为A,所有年级合格率每下浮10个百分点降一档,以此类推;1-2年级优秀率必须达到70%为A,3-4年级优秀率必须达到60%为A,5-6年级优秀率必须达到50%为A,所有年级优秀率每下浮10个百分点降一档,以此类推。
三、 增加综合实践评价,使评价制度多元化
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很重要,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的各种能力有效利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各个学科的实践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实践活动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学无用武之地。我校将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让孩子真正在能将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期初,我们会将所有学科的实践活动按照教学进度全部罗列出来,按教学周进行统一编排,所有学科的所有教师按照学校的安排有序进行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表现按等级进行测评。如果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出色解决实际问题,计入A档,稍弱一点计入 B档,以此类推。
另外,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每个孩子都按照自己的兴趣参与了活动。每节课,社团辅导教师按照孩子在社团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成果给孩子按照等级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时,教师根据平时打分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给孩子进行最后的评价,让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都有长足的进步。
总之,我校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将所有评价结果计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我想,评价改革带来的只能是暖暖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