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难,不容易,真不容易。有的学生写作文动辄洋洋洒洒几百、几千字,而有的学生绞尽脑汁,像挤牙膏一样挤出几个句子,还语句不通。写作文难,难在无话可说。经常有同学说,有什么可写的呢?他们看到题目往往茫茫然不知所措。历经艰险写出了一篇文章,老师读后往往批有这样的句子:内容不具体,不生动。所以, 读《骑鹅旅行记》有感 在假期里,我看了一本名叫《骑鹅旅行记》的书,这本书很好看,讲的是一个名叫尼尔斯男孩的故事。 这本书讲了尼尔斯因为调戏了一位小精灵,而被变成一个巴掌大的小人后,跟随大雁旅行。在帮助大雁旅行的过程中,他自己帮助大雁渡过了许多难关,而且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成为了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看完了这篇故事,我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了自己:尼尔斯最大的特点是乐于助人,而自己却没有这种精神,就拿那一次来说吧! 那一次,同桌上课忘了带笔,他说:“闫祎慧你有多余的笔吗?如果有,就借给我一只吧。”而我去嚣张的说:“上学不带笔,来上什么学呀!”他气得满脸通红,而我却得意洋洋。 现在仔细回想一下,觉得自己和尼尔斯比起来是太渺小了。 通过这本书,我有一个念头:我要学习他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认为这篇文章内容不具体,比如:第四段写同桌向自己借笔,自己没有借给同桌,还讽刺他。同桌找不到笔时着急的动作、神态,向自己借笔时的动作、神态,自己的内心如何均没有写。小作者仅仅是简单地把事情记录下来了。 大家再读读下面一篇文章,老师认为这篇文章语句优美,内容具体生动,值得大家学习: 厦门之行第四天—— 海边 秦齐 今天一大早,我们骑着租来的三人自行车沿海观景。吹着温暖的海风,望着一望无际的海边,欣赏着使人陶醉的风景:金黄色的沙滩,广阔无垠的大海,蔚蓝的天空,水天一色...... 来到海边,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大海的怀抱。此时的大海是那样的温柔,可爱的浪花追逐着海边上的人们,发出“哗啦,哗啦”的笑声。凉丝丝的海水像个顽皮的孩子,打湿了我的鞋子。我把手放在海水里,浪花是那样的凉爽,像一条条小鱼,穿过我的手指间。在一片礁石旁边我蹲了下来,希望能从那里找到一些海生物。忽然,一个背着花海螺的寄居蟹出现在我眼前。只见它的触须快速地抖动着,两个贼溜溜的眼睛时不时向四周看着。出于好奇心,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拿了上来,可是它耀武扬威地挥起大钳子,好像在说:“快点放了我,我还要找地方安家呢!”笑罢,我便把它放了回去。 异常兴奋的我沿着海边,跟海水嬉戏。一个大浪迎面扑来,又瞬间退去,只见一个红色的东西躺在沙滩上,我快速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呀!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龙虾。两条坚硬的触须有十几厘米长,还长着倒钩刺,像狼牙棒一样。它身披红艳艳的盔甲,只要我一碰它,它就竖直触须,挺直身子,似乎要与我拼命似的。路过的好心人告诉我们,它叫澳龙虾,肉质鲜美。噢,我们可以吃大餐了! 不知过了多久,海浪从海平面上滚滚而来,我知道要涨潮了。只见海浪冲打着礁石,溅起一些浪花,那浪花像菊花一样怒放。只过几秒,又回落到同伴的身边。海浪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猛,好像在比谁最有力气似的。有一个海浪终于冲破了礁石的阻拦,来到了终点站--沙滩,冲掉了人们的脚印。另外的海浪还在又冲又扑,怎么也过不去。礁石则傲慢地挺立在那里,等待海浪的到来。大海,我爱你那神奇的力量! 遥望对面的金门岛,再回头看看挺立在路旁的标语: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我多么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作者第一次和海水亲密接触的情景:“此时的大海是那样的温柔,可爱的浪花追逐着海边上的人们,发出“哗啦,哗啦”的笑声。凉丝丝的海水像个顽皮的孩子,打湿了我的鞋子。我把手放在海水里,浪花是那样的凉爽,像一条条小鱼,穿过我的手指间。”可爱的寄居蟹:“忽然,一个背着花海螺的寄居蟹出现在我眼前。只见它的触须快速地抖动着,两个贼溜溜的眼睛时不时向四周看着。”威武的龙虾:“呀!一只威风凛凛的大龙虾。两条坚硬的触须有十几厘米长,还长着倒钩刺,像狼牙棒一样。它身披红艳艳的盔甲,只要我一碰它,它就竖直触须,挺直身子,似乎要与我拼命似的。”读了之后是不是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读了这几段话是不是眼前出现了秦齐同学弯着腰,双手捧起海水,既兴奋又惊讶的情景?我们是不是看到了寄居蟹被发现后有点惊慌失措的模样?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只浑身通红,高举大鳌和秦齐决一死战的场面?我们读了之后每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秦齐这样写海水:海水“哗哗”地拍打着海岸,我摸摸海水,很凉爽。你还能看到秦齐第一次看到大海时兴奋惊喜的情景吗?秦齐的这篇作文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他抓住了细节进行描写,把景物写具体了,把事物写生动了。 我们就以这篇文章为例子,探究一下怎样能抓住细节进行描写,让文章内容具体生动呢? 写作的时候要调动多种感官,把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触觉、味觉、感觉得到的综合信息都有序地表达出来。 我们再分析秦齐写海水的这段话,他写了自己看到的:“此时的大海是那样的温柔,可爱的浪花追逐着海边上的人们”,听到的:“发出“哗啦,哗啦”的笑声”想到的:“凉丝丝的海水像个顽皮的孩子”,看到的:“打湿了我的鞋子”,触觉:“我把手放在海水里,浪花是那样的凉爽”,想到的:“像一条条小鱼”,看到的:“过我的手指间”。 同样他写寄居蟹的这段话也是这样:他先写了自己看到的:“忽然,一个背着花海螺的寄居蟹出现在我眼前。只见它的触须快速地抖动着,两个贼溜溜的眼睛时不时向四周看着。”,中间也夹杂了自己想到的:“两个贼溜溜的眼睛”。 我们在生活当中,眼睛、鼻子、耳朵等身体器官是一刻不停地接收着大量的信息,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写一篇作文,主人公却不说一句话,不做一个动作,没有一处思想活动,这符合实际情况吗?为什么这些同学写不出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呢?我想首先这些同学没有仔细观察,第二没有抓细节的意识。比如,有些同学往往这样写跳绳:这一次我一跳,跳过去了。简单一个动词“跳”,掩盖了多少动作啊!双手怎么挥绳子?绳子挥到脚前了,双脚起跳前是不是双腿稍微一曲,脚尖是不是像装了弹簧一样弹起来?胳膊是不是抡了一个圈?当然,跳之前心里怎样想?旁边有没有同学为你加油鼓劲儿?这些都写出来了,就是抓住了细节。 写作的时候多回忆,甚至再次模拟一下事情的过程是抓住细节的好方法。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不论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之前都要对写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就拿秦齐的这篇文章来说,他在海边看到了那么多的事物:游客、蓝天白云、海鸥水鸟、沙滩、轮船、贝壳……不能都写啊,得筛选出印象特别深刻的事物。然后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形状、颜色、姿态、动作、所处的环境分别是怎样的?在海边还有哪些值得一写的活动?这些都需要作者回味思考。把要写的内容确定下来了,而且想透彻了,写出来当然有趣味了。写一件事情之前模拟一下当时的情景有助于抓住细节。再比如说写跳绳,你站起来徒手做做动作,跳绳的情景是不是浮现在一眼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同学回忆不起来,不会模拟当时的情景是因为没有写真事,完全是“胡编乱造”,这是抓不住细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写作文抓住细节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练习扩写句子。这里说的扩写不是句子练习的题型——扩句,而是围绕一句话写具体。比如,张强没有找到自己的课本,他很着急。这句话就很笼统,没有写出张强着急的情景,也没有写出他怎样找课本。我们模拟一下自己怎么着课本?如果找不到课本害怕老师批评会怎么表现呢?我可以这样写:上课了,张强急急忙忙回到座位上,他的屁股还没有坐稳就赶紧往书包里掏课本。拿出一本不是,又掏出一本,还不是。咦?有《语文》《数学》《科学》,怎么没有《英语》书?他弯下腰,伸长了脖子,把脑袋都插进位斗里了。翻遍了书包,没有找到《英语》课本。他傻眼了,也不知是累的,还是紧张的,他满脸通红,汗珠子滚下来了。他看看同桌,人家已经摆好了书坐好了。他的嘴唇动了动,好像要哭了。英语老师说了,谁上课不带书,是要罚抄课文的,哪个敢不着急啊?多做这样的练习,抓细节的能力会越来越高。 细节描写丰富的文章,生动自然、有很强的的感染力,人们读起来也觉得有滋有味,它是好文章的倍增器,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会细节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