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情导入
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并时时闪烁着纯净的光芒。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凉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
二、分析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欣赏视频短片《感恩的心》
观看了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相信大家此时的心情和我一样,思绪万千。为他们的不幸而同情,为他们的未来而祈祷,为他们的自立自强而礼赞。看到他们,我们是不是为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欣慰?我们还能为自己的一个什么目标没能实现而去埋怨命运的不公吗?还能为人生中的一次小小挫折而自暴自弃吗?想想这些不屈的灵魂!坚毅的眼!高尚的心!沧桑的脸!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让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给予我们现在拥有一切的人和社会呢?
2、分析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A、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事例1:老师能不伤心吗
今年某市一高三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色,一举成为该市的理科状元。电视台邀请此学生及其父母、老师一起制作一访谈节目。当此学生的几位初中老师走到他身边时,此学生眼皮抬也没抬,好像见了陌生人一般,令这几位老师大为伤心。还有这么一种现象,我常听一些老师讲道:“我今天在街上碰见我的学生了,以前他可爱调皮捣蛋了,我没少批评他,没想到他现在还不错,见到我可有礼貌了。倒是那个优等生,现在碰见我,好像不是很热情。当年真是白个别辅导他了。个别辅导有潜质的学生没错,但教他们知识的同时,忘记了教他们感恩就错了。类似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总认为自已的成功是个人的聪明和努力的结果,根本没把教过他们的教师放在眼中。
事例2:变相索要钱财
2004年11月,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控诉了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通知,虚报学费的事情。
事例3:杀人惨案
马加爵杀人惨案,给人们敲响警钟,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势在必行。马加爵以高分考入大学,但是自我封闭,极端压抑,极端自私,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不但不感恩父母为他成长读书的付出,不感恩国家社会对他的栽培,不感恩老师同学给予他的帮助与理解,反而丧心病狂的杀害四名同学,也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不懂得知恩图报,反恩将仇报,连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都丧失。
其实,类似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不仅如此,而且现在随处可见青少年无节制的自私行为,青少年们的铺张、浪费、不尊重他人劳动等现象:大把大把花钱,不喜欢、不爱吃的东西随手就扔……,青少年们不能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劳动的价值等等就是不知感恩或者是不会感恩。他们的心里只有自己,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会换位思考,更不会去关心,照顾别人。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现实,一令人遗憾和痛心的现状,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引起深深的反思。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懂得和学会感恩,成为时代的呼唤。
B、感恩意识如何培养
事例1:百善孝为先捐肾救母
2004年9月,田世国为了挽救母亲垂危的生命,说服家人瞒着母亲,偷偷地捐肾救母亲。他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感动了许多人,因此他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对记者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事例2:跪喂父母。
台湾企业家赖东进有着不寻常的身世。他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是个瞎子且弱智。9岁时去读书,从不缺一天课,每天一放学就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靠自已的奋斗获得成功后的赖东进在一次讲演中却针对自已的身世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瞎,但他们给了我生命,至今我都还是跪着给他们喂饭;我还感谢苦难的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练,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
学会感恩对人的一生发展很重要。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往往有谦虚之德,有敬畏之心,有为善之意,有成人之美,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正确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的韧性。我们要培养青少年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使其养成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呢?
①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影响也特别大。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作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用自己的孝亲敬长与邻为善的自觉行为,用自己节俭朴素爱惜粮食的生活习性,用自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用自己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处事态度,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同时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用感谢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简单又有报酬。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并能潜移默化我们的孩子。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
②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为孩子“打点”一切。在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总是对孩子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孩子吃亏吃苦。要知道,没有尝过苦头的孩子哪能知道甘甜啊!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于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自己所享受的一切是父母理所应当给自己的,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不仅不懂得向父母感恩,而且在父母照顾稍有不周时,会极端不满甚至会大打出手。因此,父母一定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在顺境和逆境中体会到得到和失去,成功与失败的滋味,提高承受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在亲身的体验中懂得父母的爱心和苦心。
③要让孩子懂得劳动换代价。任何东西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有些父母总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孩子却认为这一切来得很容易,是自己本来就该拥有的。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近日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竞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而理智的父母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向孩子提出“照顾”家人的要求,使孩子懂得家庭中每个成员都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同时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家务就是义务,不要在孩子做家务后支付报酬和奖励;与孩子一同上街或者外出,让孩子帮助拎一部分东西;父母累了,让孩子为自己捶捶背,并帮助端茶递水。让孩子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懂得父母的辛劳和需要,孩子也就自然学会了对父母回报。
④教育孩子对别人的劳动和付出要懂得回报。要想教育孩子真正充满爱心,就不仅要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劳动,珍惜父母的付出,而且要教育孩子对别人也应该懂得回报。如看演出、听报告要懂得鼓掌,接受别人的礼物或馈赠要懂得感谢和回报,还可以带孩子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只有当孩子真正懂得关心和爱护别人的时候,他才能获得别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让孩子们学会感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相信我们的孩子在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教育下,他们一定会在“爱”的环境中,学会:“关心他人”,赢得朋友,享受快乐,健康成长!
四、作业
1、请各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送上一句最真挚的话语。
2、请各位家长从座位里找出自己孩子写的纸条,看看孩子想为您做件什么事。希望家长能配合孩子做好这件事,并给孩子一个评价,周一上交。谢谢各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