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意外之喜
语文6 何亚珂
自从开展合作学习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在探索,追求有生命活力的、幸福高效的课堂。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课堂应该交给我们的学生。学生,也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协作者与引路人。当然,课堂中的意外之喜也越来越多。
举最近一段时间的例子吧。《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巴金热爱孩子、谦逊、乐于奉献、珍惜时间、为别人奉献爱为社会添光彩等高尚品质。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让学生找出能够体现他这些高尚品质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简单写批注表达自己的感受收获。独立思考5分钟,小组合作交流3分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汇报时,孩子们上讲台,小组长分工明确,有读句子的,有说自己收获的,孩子们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令我折服。其中牛津组的汇报最精彩,他们汇报的是巴金谦逊的品质,组长蒋晓璐安排赵亿萱读句子:“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安排王存彪解读,我以为他像其他小组一样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谁知他像一个小老师一样,“巴金爷爷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你们相信吗?”下面回应不信。“为什么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刚好大屏幕上显示的文字是对巴金的介绍,其中有巴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的作品。“谁愿意来读。”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那就一起来读吧!”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充满了自信、阳光和快乐。这时我自己也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我说:“我也不信。”接着按翻页器,因为我知道我的课件后面还有感动中国中巴金的颁奖词,还有同时代的名人如冰心、鲁迅对巴金的评价。依然是王存彪指名叫小组朗读,我们共同证明巴金不是个普通人,而是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从而体会巴金谦逊的高尚品质。汇报完毕,本以为他们要说谢谢大家就下台了,没想到蒋晓璐这时候点名让李嘉豪起立(这个孩子上课容易跑神),说:“请问巴金的著作有什么?”正是刚大屏幕中的文字,蒋晓璐还做出了评价,“你听得很认真,感谢你听我们讲,继续努力!”我当时都惊呆了,情不自禁地把掌声送给他们。
还有在学习《詹天佑》时,我抓住中心句中的“爱国”和“杰出”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体会。小组为单位汇报詹天佑的爱国之情时,智慧小组分别从詹天佑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之情,总结得很到位,而且还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解析。这时候彭博又说:“请大家看116页的图,詹天佑带着他的学生在悬崖峭壁之上定点、测绘,下面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可见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图文结合,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的,他接着又说:“大家看,他每次出去,都带着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培养祖国未来的工程师。”我不禁疑问:“这你都知道。”“老师,您前面课件中对詹天佑的介绍中有。”我往前一翻,还真是:“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培养了中国一批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简介,我只是让孩子们看一下,没有过多讲解,这个细节孩子们都捕捉到了,我的心中自然充满了喜悦。
我和我的学生一起,继续走在幸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