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近期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受颇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中提到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试想: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在家还得做一切家务等。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天24小时,八个小时睡觉,大家都一样,八个小时玩,大家也都一样,最后的八个小时,大家都在工作。怎么样合理地利用这24小时,的确需要我们深思。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和书籍交上永远的好朋友。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
记得在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时,她也一直强调大家读书,印象最深的是窦老师能用诗歌和自己的家人对话,这样这个家庭都洋溢着欢笑,洋溢着快乐。
书籍鼓舞了我们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们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让我们大家都爱上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