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2010届初4.3班 http://q.xxt.cn/banji2087301905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358次 | 博客点击1230次 | 评论0次

第三模块必选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28 20:50:21 [查看原文]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从整个案例来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学习材料是由教师所呈现,教师利用有层次的材料在讲解讨论中让学生接受并运用新知识。

陈老师还使用了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开始时的“情境引入新知”环节,就是在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观察出折叠层数和折叠次数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得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做好引入。

陈老师还使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幂的符号规律探究”问题时,先让学生计算负数的幂,再来总结其中的规律,最后概括成适用于所有有理数乘方规律的字母式子。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陈老师运用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情境教学策略,教学初始阶段,陈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折叠一张纸,找出层数和折叠次数的关系,就是在为乘方概念的得出作引导性材料的,并且利用这种情境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布置环节的“知识拓展”中,陈老师安排了一个“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面中数学”等练习题,也创设了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还运用了动机教学策略。利用折纸小游戏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有求知的需要。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动机驱使下深入探究下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我认为陈老师的这一设计很合理。陈老师在计算机上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让学生直观的看到2的十次方、二十次方、五十次方的计算结果然后通过分析,感受到简记的必要性。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在创设情境方面,陈老师巧用折纸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折纸过程中将要点逐渐集中到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兴趣中进入学习。这说明陈老师在备课时对学习者特征做了仔细分析。

在问题设计方面,陈老师能够遵从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从情境导入新知,得出乘方概念,探究有理数乘方规律,再到练习拓展,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完整,安排有序,问题设计合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很值得学习。

在知识拓展方面,陈老师力求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繁琐的计算,而是有很强的实用性。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还原到生活中去。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陈老师教学设计固然扎实的传授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单纯的讲解,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较少体现学生的参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与新课程提出的“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观念不能一致起来。在探究乘方规律的环节,应该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后要合作交流,有学生来总结归纳,发现规律,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