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南教学楼楼前种有一排红叶李树。春天来了以后,我每每从树前走过,都会满怀期待地驻足观望一会儿。从它们开始抽芽儿,长叶,结出花苞,它们每个阶段的成长带给我的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源于心底的一份温暖,让我相信:尽管北方的春天来得总是那么迟疑,尽管北风的呼啸还显得有些凄厉,我仍然没有理由怀疑: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春天终会来的,谁也无法阻挡它那轻盈但坚定的脚步,我分明从红叶李的身上读出了春的讯息。
今天,我再次从树下走过,抬眼望去,蓦然间发现楼东头那棵红叶李,满树的花苞已经绽开了七八朵,五片粉白的花瓣儿拢成一圈,灵动、娇柔,格外有朝气。那含苞欲放的则娇滴滴,粉嫩嫩的,在春日的阳光下兀自明媚着,煞是惹眼。我满心欢喜,逐一查看每一棵树,原本以为都是一样的春俏枝头,没曾想却不尽然,除却被阳光映照着的那棵,其它的树像是怕冷似的还在默守着花苞的姿态。这一景象的差异使我陷入了沉思。对比之下,我猜想也许是最边上的那棵接受光照时间更久一些,而其它几棵大都在楼的阴影中的缘故吧。职业使然,我竟由这想到了我的学生,我身边的那些孩子们,接触些教育理念的我们都认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自然中的树多接触些阳光尚且如此绚烂,再莫说成长中的孩子,(其实成人也不例外的)他们定然也少不得如阳光般的赞扬和肯定。
我一直以为现在的孩子是不缺乏被表扬的,因为信奉孩子需要表扬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他们的父母也深谙其道。也许正是因为过频、过繁的表扬和赞赏,适得其反地让部分孩子变得不再在意来自于身边的赏识和鼓励,他们少了被接受表扬后的欣喜,一时性起表现出的好在被鼓励后得不到延续。在专家的点拨下,我们也试着用心将表扬的话语表述得更具体,无奈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我认为是孩子们意识不到赞赏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和必要。于是,我决定给孩子们上这样一课:将孩子们召唤到教学楼前,指引他们观察红叶李树的不同。他们的眼睛是不缺少发现的,只是没有将观察养成习惯,所以树上开的花,他们中许多人是刚刚看到的。如我所料,他们也对开花的不同表示不解,我将自己的猜测告知他们,进而把自己的感受说与他们听:“孩子们,是花朵总要开花的。你们成长需要表扬正如树开花需要阳光一样,赞美和赏识会带给你们的成长带来更多阳光般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转化为能力,可以帮助你们越发完善自己。批评则不然,它只会延缓你们开花的时间。所以,孩子们,努力为自己赢取更多被表扬的机会吧,老师期许你们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开花。”
我不确定自己的话能在孩子们心中留下几多印象,但从他们安静的听讲,认真的神情中,我又愿意相信会在一些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