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368次 | 博客点击1014次 | 评论0次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3-03-28 22:01:54 [查看原文]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诵读 “经典” 引用“经典”

     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宗旨开发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使用过程中老师们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断查漏补缺,第四次修订后的《经典诵读》不但编排更加合理,内容也更加丰富-----诗、词、曲、赋、句、经、文、联、中外名家散文,增添了精选出的近年来我校学生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作文。熟读成诵、积少成多悟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所言之不虚。我们的学生除了在“经典诵读”课上,吟诵诗词,欣赏美文,在每节课前还进行五分钟的诗词联想,达到巩固积累的目的。提倡 “凡说必引、凡写必引”,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说话和作文中大胆尝试引用经典,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静”读书  “乐”读书

为了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校每天下午上课前预留出二十分钟的“静悄悄读书”时间,每到这个时刻,学生们犹如进入百花丛中尽情地、自由自在地吮吸着芬芳花蜜的蜜蜂一般投入的阅读着由老师推荐或家长帮着精选出各类图书----《沈石溪系列动物小说》《增广贤文》《中华上下五千年》《草房子》《三国演义》……学生徜徉书海,如醉如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除了业务理论书籍外,也利用静悄悄读书时间,坐下来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读些名家名篇或散文、地理、科普等文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天二十分钟坚持阅读,积少成多。这样不但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也能提高自语文素养,扩展知识面,更好的适应语文课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要求,也能凭借自己在阅读中形成的语言感悟能力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教学目标,找准每篇课文的朗读训练点和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

 三、摘录佳句 品味赏读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可以增强记忆力,培养孩子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这几年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把优美的词句画出来,摘抄在读书笔记上。每周抽一节课让孩子们诵读佳句,赏析、品评谁摘抄的最好,交流读书的感悟。这样的活动坚持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朗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我愿做一名快乐的行者,和学生一起享受阅读过程中的花开花落,春华秋实。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