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502次 | 博客点击1498次 | 评论0次

读《论语》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08-07-19 17:01:06 [查看原文]

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我以前只是非常粗略的看过,对于其中的含义知之甚少 。暑假期间我认真的读了几遍,真的感觉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思想,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他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认为治国要以道德教化为基础;为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恢复社会稳定,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并致力于道德教育。他设置的教育内容是“予以四教:文,行,忠,信”。除了第一项“文”为历代文献外,后三项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可见德育在孔子办学中的地位。孔子对弟子的德育教育,并不只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道德说教,而是通过礼教和乐教,乐教“由内”通过感情去陶冶人,礼教“由外”通过行为来规范人。内外相互配合,交互作用,在教育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样。这就启发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对当今有些单纯的进行道德说教而收效甚微的现象进行反思。

孔子的教育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心愤口悱”(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是学习的基础,“举一反三”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启发式的教育原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推崇使用的教育方法之一。他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会感到迷惘,思而不学也会产生疑惑。还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起到榜样的作用。否则,你再严格要求,也无济于事,即使学生在你的威严迫使下暂时做到了,也不会心腹口服。

关于自我修养,孔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既人首先要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充实自身,发展自身,完善自身。对此孔子有一些经典性描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的内涵及其丰富,自然包括充实、发展、完善自我的意义,也有自我创新的含义。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

标签:体会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