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3分钟) 故事:这天气晴天,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新房子呢!他们干得真起劲呀!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食品,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你喜欢小猪和小兔吗?为什么?(对我们也要做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也要做个热情好客的孩子) 二、出示目标、(1分钟) (过渡:就在这个故事中还藏有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一起来看这节课要从故事中学到什么知识,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三、引导自学、交流释疑(16分钟) (一)目标(1)、教学“同样多” 1、观察情境图,想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砖?(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逐个出示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2、老师问: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比谁多谁少?有没有多余的? 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语:一只小兔对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这样一个对一个的不交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板书: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谁和谁同样多。 (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3、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4、巩固练习----操作(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讲堂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 说说怎样才能摆的同样多?(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二)、目标(2)教学“多、少”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总结:老师交给大家一个好方法,就是用连线的方法试一试。(学生说老师连)通过连线,我们可以发现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这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或者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三、巩固拓展(课件)(13分钟) 1、第1题:有的题是在多的后面画对号,有的题是在多的后面画对号(这道题目的是强调学生仔细看题,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小狗和骨头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这就需要用连一连的方法判断。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花朵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种花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4次循环出现花朵时,只出现了一朵红花,所以红花多而黄花少。介绍你的方法。 四、畅谈收获:(2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 四、当堂检测(5分钟) 数学课本8页3题、四4题 比多少 多 少 五、教学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