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静能生智,定能生慧!我一直不太在意其中的奥妙,总以为智慧和一个人的动与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但是联系到自己这学期的学习,感悟很深。 总说自己很忙。仔细想想,忙什么呢?不就是教一班的语文课,偶尔写一写学校工作的通讯稿吗?论班级工作吧,这学期不是班主任了,班级管理的杂事少了很多,纯粹就是一个老师而已;办公室工作呢?昨天数了数,仅仅写10篇通讯稿而已,每篇二百字吧,不值一提!可是还是说很忙!真忙吗?不尽然。几乎每周有三天晚上打球到九点半,甚至更晚!再加上回到家看电视、上网、可有可无的应酬,还有看书、学习的时间吗? 不知不觉之间给自己定的计划不知放哪去了:每天读几十页书,看看孩子的作业,和孩子讨论讨论读书,陪孩子练球,锻炼身体。这些计划有难度吗?没有。可是为什么没能坚持?就是因为心里浮躁,不能气定神闲,缺少“定”和“静”。 下班回到家心里就是一个字,乱。看书看不了几页,看电视也看不进去,上网呢?胡乱看几个网页,以前收藏的几个名家博客也懒得瞅几眼。自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就是不知道干什么。开学至今只看了两本书——《朱元璋传》《乔布斯传》,其实完全可以读更多的书。在茫然中耽误了很多事情,少写了很多文章,感觉下笔生涩了不少。教学中的智慧好像少了很多,语文课不如以往的快乐,对待学生也简单了许多,简直享受不到教学的快乐了!是不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其实还是自己太过于浮躁,不能心平气和地度过每一天。另外,自己的意志力薄弱,不能克服各种诱惑。从现在,争取做到:可以打球,不能打得太久;应酬浪费时间,能少就少;大片精彩,每周最多一部;电视剧太诱人,看书代替吧。 我又想到,和很多家长聊天,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活泼一些。我总是劝说,性格没有好坏,习惯有好坏。不要担心孩子内向。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有利有弊,外向的性格利于交往,内向的性格适于潜心学问。在学习阶段,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能沉下心来,内向一些,对提高学习成绩是大有裨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