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获嘉县照镜镇楼村中学2011届9.3班 http://q.xxt.cn/banji73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442次 | 博客点击1614次 | 评论0次

“2012年全国中学特级语文名师课堂研讨会”心得

发表时间:2012-05-03 12:11:05 [查看原文]
 

2012年全国中学特级语文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2421日至22日上午,在学校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2012年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研讨会,聆听了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观摩了名师的精彩课堂,享受了一顿丰盛的语文大餐,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21日上午,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副校长李金玉作课《乡愁》和《窗》,李校长作课时运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了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打造高效课堂。然后做报告《 科学实施教学策略   打造高效课堂  》,在报告中他提出设置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三个特点:(1)一堂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体现语文性(2)一堂语文课必须有课标性(3)一堂语文课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性。他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洋思模式在洋思中学是成功了,那么在其他地方呢?很多学校学洋思,但只有极少数学校真正领会了洋思了精髓——一套成功的模式只可借鉴,而决不可以照搬。因为任何事物都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在踩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洋思人的实干精神是完全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21日下午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马骉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河豚子》以及课后他与语文教师进行的互动交流,获益匪浅,感触颇深。马骉老师把《河豚子》一文设计成完全有学生自己去理解、发现、想象和思考的一课,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发挥空间。比如,课堂上马老师以生动的故事开头作为引子,他的语言生动而不缺乏幽默,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们一个个都听得很入神时,故事戛然而止,学生意犹未尽,然后他让学生想象故事的情节会如何展开,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又比如在探讨故事中主人公父亲为什么要毒死孩子?他还有其他办法吗?为什么悲剧没有发生?针对这些疑点马老师鼓励学生再回到文本中去找答案,通过品词、品句以及对当时时代背景的理解,让学生有效地解读并领会文章语言的含义。 整堂课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做”知识,学生参与了知识生成的全过程,而教师很少“教授”知识,他始终扮演着一个促成思考的引导者。 然后马老师做了精彩的报告,在他的报告中,通过自己的作课经历告诉大家一节真实的课,有意外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同时他也讲到上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怎样才能有语文味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析语言。

22日上午,带着近乎膜拜的心情听了余映潮老师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听完,有以下感触:余老师在课堂上也采用了学习语文最古老却又最有效的方法——读,但不同的是余老师与我们平时所采用的鼓励学生多读的方法不同,余老师针对这首诗的特点,让学生自由的大声读,用说话的语气同桌读、内心独白式的读、用深沉明亮两种语气男女生分读、齐背,通过学生的不断的浅吟低唱,反复的读,加深了体验与感悟。接下来是记一记,积累与本诗相关的名家名句,最后写一写,以任何一句写一首小诗。学生写得非常棒。整节课朴素但却真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读记写的教学任务。余老师作的第二课是《孙权劝学》,采用的是板块式教学,围绕“10”安排整节课:朗读10分钟,理解10个词,品析10个美点。整节课条理清晰,任务明确,我才明白文言文也可以像现代文一样教。总之,余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每一篇文章在他的解读之下都能发现新的切入点,并能顺利的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一定要挖掘文本本身。第二,利用课文教作文。第三,适合自己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第四,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教语文。

短短两天的学习是结束了,但我深深地知道我的学习之路还很长……我深切的体会到做好一名语文老师很难,做一名好语文老师更难,需要在教学这条路上不断地汲取,不断的反思,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走得更远。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