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时候就听说了三毛的名字。初听这个名字,很惊讶——谁会用张乐平老先生笔下的“三毛”当笔名?抓来她的文章一读,立刻被深深吸引。可惜那时临近毕业,小县城很难买到好看的书,自己手里有没有多少钱,读了几篇只能放下。前几日在网上买书,突然看到三毛的名字,多年前的记忆突然被打开,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撒哈拉的故事》。
一周后,书到了。其他书先放在一旁,用了两个夜晚把它读完了——好久没有这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了。读完后,内心繁杂,没有多年的心愿一了的如释重负的感觉。读完后,我手掩书页,沉浸良久。
三毛敢想敢做,是个勇敢的三毛。三毛想去沙漠,不管别人是否理解、支持,人家稍作安排,义无反顾地就去了。三毛要结婚了,在去法院宣誓的路上没有彩车相伴,与荷西携手步行,虽“也许是第一个步行结婚的新娘”,但是也挡不住幸福的步伐。三毛喜欢四处旅行,她不在乎世俗的目光,不在意条件的艰辛。虽然撒哈拉威人肮脏,味重,可是为了心里撒哈拉沙漠的梦想,她毅然决然地和撒哈拉威人生活在一起,而且交了很多朋友。这份勇敢,是我难以企及的。我也有很多梦想,可是不曾实现。我在为自己惋惜的同时没有自责,反而找出这样哪样 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还是一个“怕”字当头啊!我知道,三毛独自一人在沙漠落地的时刻,她也是忐忑的。万里黄沙之中,举目无亲,虽有荷西在机场迎接,但是心里的寂寞、恐惧还是巨大的。但是一旦去了,就有了义无反顾的味道。当时的撒哈拉沙漠属于荒蛮之地,当地人野蛮、愚昧、贪婪,对于一个孤身的外国女子更是危险。但是她不怕,初到撒哈拉,在和荷西结婚前的几个月里,她孤身一人,就凭着沙漠军退休司令打招呼,敢于把小帐篷搭在撒哈拉威人的帐篷旁酣然入睡!这需要多少的自信与从容,更需要多少的勇气。
三毛情趣盎然,是个热爱生活的三毛。三毛热爱生活,她把自己的小家厨房说成“沙漠里的饭店”,因为那是沙漠里唯一提供中国菜的厨房,迎接了很多朋友,经常高朋满座,就是饭店。她调皮幽默,把妈妈邮寄的粉丝说成是“雨”,把荷西爱吃的猪肉干说成“中药”,唬得荷西将信将疑。她突发奇想要去打渔赚钱。在休息日与荷西驾车几百公里到海边艰难地捕鱼,洗净,拉回镇上大甩卖。无奈不具有生意人的素质,所的钱除去犒劳自己的以外刚够油钱,可是第二天还把刚够油钱的那张欠条给洗烂了,读后让人啼笑皆非。三毛不是看重金钱的人。她今天给荷西算了一笔账,荷西挣了好多的钱啊!荷西一高兴,到国家旅馆大吃一顿以示庆贺。第二天,再给荷西一张纸——所有的开支统计,和挣的钱正好相抵。荷西半天无语,“都花完了?”“嗯,花完了!”我再次大笑。可是大笑之后,我不禁迷惑了,三毛于1991年在医院里自杀身亡!这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怎么会自杀?有人说,三毛得抑郁症。一个热爱生活、乐观、有众多朋友的人怎么会抑郁?谜一样的三毛!
读三毛的书,不仅仅收尽了万里沙漠的风光,更了解了撒哈拉威人的民风民俗,还经历了撒哈拉归属的历史演变。特别是读到三毛和当地的游击队头领夫妻的深厚交情,我不禁睁大了眼睛,三毛还有这样的经历!侠女一样的三毛!
合上书,关掉灯,心里不禁叹道:“三毛就是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