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阅读更绚烂 ——听薛瑞萍老师报告有感 上周日上午,我有幸在学校报告厅聆听了薛瑞萍老师的“让世界走进课堂”的精彩报告。这是我第二次近距离聆听薛老师的讲座,在这次的讲座中,薛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朗读者,还应当成为一名自觉的儿童阅读的推广者。 整场报告下来,气氛轻松活跃。讲座中,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阅读是一扇窗,是一条路,是一种品味,是一种生活方式。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阅读,就是为孩子们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为了孩子的人生成长,精神发育尽可能提供最多、最好的精神滋养,这是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责任。以往潜意识的认为朗读只要带一点感情,音调标准,语述把握到位就可以了,没想到薛老师的诵读真是让我大饱耳福。按照平声长、仄声短的原则去吟诵诗词。在聆听到薛老师班级孩子带来的诵读形式,更是让人陶醉其中。还有薛老师亲自带来的一段诵读,没想到老师的嗓音这么好听,别有的韵味真是美妙至极,真有种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感觉啊! 薛老师作为一个长者,一个身处一线的优秀教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在引领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也要以一个阅读者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之中,薛老师情真意切的话语在提醒着我们、警示着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做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学生要做一个有底蕴的、内心充实的学生。何尝不是呢?童年需要生活在童年的故事里,缺失童书阅读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们老师要做孩子们阅读方面的点灯人,把一本本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童书,推荐、引领、馈赠给孩子们,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浸染书香。照亮儿童真、善、美的心灵,照亮儿童一生的成长历程。有句谚语叫“灯不拨不亮。”学生们潜能很大,但需要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去激发。所以我们在引导读书时不仅要解决“读什么”,还要重视“怎样读”的问题。点灯的人,是可以点亮孩子们心中智慧的灯,可以让每一位孩子受用终身的人。学语文的主要方法是阅读、体验、感悟和积累。让学生课外经常与高品位读物直接对话,有利于养成孩子们高品位的语文素养,与正常的语文教学不但不会发生冲突,而且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聆听薛老师的讲座犹如寒冷冬日里一杯咖啡,暖胃更暖心;又仿佛炎炎夏日里一杯凉茶,清香扑鼻,沁人心肺。在享受这份视听大餐的时候,我教孩子读书、和孩子们一起来读书的信念更加坚定。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以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只要让孩子学好课本上的知识,适当地掌握一点儿阅读技巧,会写一些简单的写人记事的作文,平时避免受到意外伤害,让家长满意就行了。忽略了引领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有时以至于让有些孩子对语文课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薛老师的讲座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今后我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有兴趣地读自己喜欢的高品位的优秀读物,并读有所得:让孩子的阅读兴趣持续不断;为孩子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指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热爱读书、写作、表达,落笔千言的人;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儿童课外阅读的推广人。——我必定要为之不懈努力。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来读书吧,带领我们的孩子们与书为伴,让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我们的校园。相信我们的人生因有了好书的陪伴而更加绚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