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文化路二小2009届6.4班 http://q.xxt.cn/banji12111943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615次 | 博客点击8116次 | 评论9次

语文课使用导学案的困难及对策 xxt推荐博文

发表时间:2011-12-04 23:05:02 [查看原文]

 

导学案在我校已经推行一段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使用导学案进行了一个多单元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和很多语文老师们一样,面对这些巨大的困难,也正处在“狗咬刺猬无处下嘴”(比喻粗俗,见谅^_^)的窘境。但是我想,我们语文老师不应该怀疑导学案,应该坚定地支持推行导学案。

因为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试行,我们大多数老师对导学案有这样的共识:(1)导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3)导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手头有导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4)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思想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不仅可以摸清学习的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措施。所以,我们虽然现在认为导学案非常易于、利于在数学教学的使用,对于语文教学困难很多,但是鉴于导学案的和我们常规教学方式相比而具有的优势而言,我们应该坚持摸索。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运用,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具有这些困难:

一、完不成教学任务,经常拖堂。我个人认为造成这个状况有这教师、学生和班级三方面的原因。

先说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所以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课前预习不够深入,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强,这也是学习效率不高的现实问题。

对策:我想,只要我们各个年级的老师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提高,这个问题会随着时间而逐渐缓解甚至消除。

再说说教师方面。第一、我们都是第一次吃螃蟹,没有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对于导学案的认识不够深入,使用不够熟练,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策:这个问题不可怕,随着我们的摸索,等我们都成使用导学案的高手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第二、我们设计的导学案有问题。目前,我们语文课的导学案设计有这些问题:

1、大多数还是教师单兵作战,没有真正做到集体研讨。每份导学案都是老师们上网找一找,自己看一看,改一改,就拿来让大家共同使用。对于导学案中体现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没有得到优化,没有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进。

对策:集体研讨,共同改进。如果每一篇课文的导学案设计都要集体研讨,共同改进,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很赞同学校的新规定:每单元选一篇课文使用导学案。我们老师在集体研讨少数几篇课文的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如果找到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格式、模板后,我们就可以做到基本上每个老师自己设计的导学案不经或略加修改大家都可以拿来用,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每课都是用导学案了。

2、导学案显示的内容繁杂,有“练习题”倾向。看看每份导学案,从“预习”到“巩固”全部是填空题、问答题。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不是上语文课,而是有上“试卷讲评课”的风范。

3、导学案“预设”过多,没能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我们目前编写的导学案,都是把课堂教学的环节详尽地出示在导学案上,致使导学案的内容很多,满篇全是问题。学生自然会手忙脚乱,一心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不会(主要是没有时间)“三心二意”地去深入思考,质疑文本。这样的课堂,没有体现“老师的讲授针对于学生的不懂之处”的教学思想,造成老师的讲授缺乏目的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也许我们讲的学生已经明白,我们没讲的,恰恰是学生不懂,渴望了解的问题。

4、使用导学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预设问题的同时,课堂朗读和语文味难以觅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被一个个问题肢解了,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对写作方法的感知。

对策:在体现我们学校提出的“五环节学习法”的基础上,我们应对导学案的设计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首先,每课导学案的设计分两课时,为预习课和探究课两种课型。预习课的内容除了涵盖字词外,更得体现“学习课文的类型不同,应该就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一指导思想。比如:古诗的自学方法就是有条件的话搜集古诗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教材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诗句,争取背诵。尝试回答课后问题,然后质疑。学习写事文章的方法是,有条件的话收集文章的写作背景后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在课后问题的指引下,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最后质疑。第二、探究课导学案不应该出现过多的问题,设计一两个问题能统领整篇文章的学习就行。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出示“你认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勾画句段后进行自由汇报。当读到重要句段了,老师随即进行朗读指导。当学生对于鲁迅先生有了集中认识后,我再出示课后作业题中出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预设的问题减少了,就可以针对学生预习课上提出的有价值的质疑进行讲解了。从而能体现“老师的讲正是学生所需要的”这一教学理念。第三、我们教师在上探究课时,虽然已经下发导学案,可是在组织学生学习环节,做到“心无”导学案。这样就不会出现“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我们来订正自己的答案”这种冲淡教学氛围的情况了。在课堂最后十分钟(也可更多或更少)里让学生集中动笔完成、订正导学案。这样是不是就能再现我们以往书声琅琅、语文味浓郁的课堂了?

最后说班级方面。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班级人数众多,不利于督促每一个学生都深入进行课前预习,不利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情况等诸多困难。

对策:李海军主任提出的小组分组方法和小组合作、展示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就不赘述了。我想补充的是,小组以6人为宜。过少,没有人分别担任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等角色,更不能真正体现集思广益;过多,场面混乱,难以控制,容易流于形式。展示的时候,不追求全部展示,而是小组轮流展示,除非你的意见特别有展示的价值(这个需要老师深入小组中进行发现)。这样随着一节节课的进行,每个小组总会得到展示的机会。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腊梅寒香 说:
很好 [回复]
2012-04-27 19:52:59  [来自:博客]
紫色偶然 说:
来看望好友。 [回复]
2012-01-18 21:41:38  [来自:博客]
紫色偶然 说:
在使用公案或导学案的过程中,我还是建议老师写好个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和思想。 [回复]
2012-01-18 21:40:31  [来自:博客]
童年花路 说:
我也这样认为。 [回复]
2011-12-06 10:57:52  [来自:博客]
快乐一心 说:
优秀的团队,用心的老师!——作文连线管理员 一心妈妈 [回复]
2011-12-06 10:42:23  [来自:博客圈(作文连线)]
小城说雨 说:
★★要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取得学习的好效果,就需要养成十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是“总结归类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驾驭自如。★★ [回复]
2011-12-05 10:42:32  [来自:博客圈(作文连线)]
海之蓝 说:
新的一周开始,祝愿天天开心学习,快乐成长O(∩_∩)O~ [回复]
2011-12-05 07:23:06  [来自:博客圈(作文连线)]
聪明的男孩 说:
好用心的老师啊! [回复]
2011-12-04 23:10:57  [来自:博客]
聪明的男孩 说:
来看好友!一周快乐! 
        ╭⌒.,'   ''╭⌒╮╭⌒╮    
  .╭⌒╮╭⌒╮╭⌒.,'   ''╭⌒╮╭⌒╮  
  一路快乐着阅读  阅读快乐着交流! (^_^) 留个快乐的脚印       
      CMDNH  /\ ︽﹨︽﹨︽﹨︽﹨︽\ (*^__^*)屋 屋 屋 
        ./..\︽﹨︽﹨︽﹨︽ ﹨︽\   
  ▲     │  .║﹌﹌﹌﹌﹌﹌﹌﹌﹌﹌│    ▲    
 ◢║◣    │ .║ 田 ╭┬╮ 田  │   ◢║◣  
◢☆║☆◣   │ .║   │││    │  ◢☆║☆◣ 
  ║   ╓╥╥╥╥╥╥╖    ╓╥╥╥╥╥╖  ║  
  ☆ 五.四班 管理员 CMDNH谢谢好友来访交流! 2011 12  4. 星期日 ☆ 
╬╬╬╬╬╬╬╬╬╬╬╬╬∩∩╬╬╬╬╬╬╬╬╬╬╬╬╬╬╬╬╬╬╬ [回复]
2011-12-04 23:10:42  [来自:博客]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