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中原区互助路小学2009届6.2班 http://q.xxt.cn/banji602492932626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482次 | 博客点击1369次 | 评论0次

在实践摸索中缓缓前行的前置性学习

发表时间:2011-11-08 16:02:58 [查看原文]

这个学期一开学,我就在自己班里面开始了前置性学习的实践,在自己近三个月的实验期间,我通过前置性作业布置的实验,有了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上网搜集了很多关于生本课堂和前置性学习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认真研读,我对生本课堂和前置性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就是通过学生先学习,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而学生先学的这部分内容就叫做“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也叫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或者说是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这样,等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有准备的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这样的交流才有效果。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宽泛。另外,学生能通过这项前置性学习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

刚开始布置前置性学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详尽的掌握,几乎每一课时的教学都有前置性作业,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质量一日不如一日,学生前置性作业兴趣也没以前高,课堂上学生的汇报无精打彩,学生汇报时完全是照着前置性作业本的内容来读,没有自己的东西,甚至有的同学汇报结束后,也不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养成了不良的倾听习惯。为了让孩子们能好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我尽可能多的时间给他们,可是我的语文课堂却显得很拖拉,一课时拖成两课时,两课时拖成三课时,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不会讲课了。上课的效果不好,孩子们为了完成前置性学习作业却花费了大把的时间,这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尝试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对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首先我对自己在实践中的疑惑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1、前置性学习是不是就是预习,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表现,那是不是就是“生本课堂”的全部?

     2、前置学习内容是不是越详细越好,应该怎么去设置前置性学习的内容?

     3、课堂上,学生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思想在小组内分享和交流,有些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并质疑发问,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有时讨论大半节课仍然不能得出结论。这就在无形当中加大了课时量。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解决?

     4、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设置前置性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好掌握,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的不认真甚至不做,如何让学生主动认真的完成作业?

      5、孩子完成前置性作业后,也在课堂上也展示过,但是对于孩子的作业,我们又该怎么去批改,评价?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有些问题已经稍有眉目。

一、关于前置性学习和预习。

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是在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它比预习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教师备学的一部分。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夸大、过分凸显前置性作业的功能,不能把前置性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而忽略了正常的教学环节的进行。我们可以在正常的教学环节的进行过程中,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设的路径展开,需要的时候自然地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引入课内,充分交流,并提升新的认识。但是,具体的情况应该怎么做至今还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

二、关于前置性学习的内容

前置性学习内容首先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其次是应该体现学段特点,都应该推动学生的广泛阅读,即心中始终装着“阅读推进没有这?”这样一个问题去思考和设计,并以此达到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的语文教学境界。布置前置性作业应该是“少而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还不能给学生太多需要动笔去完成的内容,如果学习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可以课上提出自学问题,让学生课上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样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是以生为本。

三、关于前置性作业的使用。

因为前期已经完成了前置性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课堂要学什么,找不到以往课堂上的探究热情与冲动,要真正发挥前置性学习的“有备而战”的功效并不容易。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应该这样安慰自己:从长远看,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小组交流的习惯。在培养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先要规定操作方法,比如说哪几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各种层次的孩子搭配要均匀,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然后推选一个能干的组长负责日常事务,比如谁先发言,哪个第二,哪个第三,反正每个孩子都要发言的。在交流时,声音要小,不要影响其它组的学习。汇报的时候,“读题”“说思路”“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和我们交流”“谁还有什么补充”四种角色轮流上,同一个孩子这次汇报第一部分,下次就汇报第二部分,再下次就汇报第三部分等等,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在评价时,可以多种方式鼓励,比如争星活动,积分活动等等,激起每个小组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细节。终身教育更需要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必须把前置性学习进行到底,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

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如果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对目标把握的不明确、不准确,那么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也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更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和备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让学生有备而来的学,这也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对于前置性作业的评价,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重检测,提高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质量。比如语文学科的第一项前置性作业一般都包含学习生字,我就在第二天上新课时,直接进行默写生字词的检测,这样,学生对这项前置性作业要完成到什么程度就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再在把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方法进行交流,达到了生生互教的目的。

   2、及时评价,提高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趣。每一次的前置性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检查,用“★”打出等级,并和自己班级的加分奖励相结合,对于得星者,还在班中点名表扬、通过投影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向家长发短信表扬。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积极性。

对前置性作业的评价,也可以在课堂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点评、肯定,告诉他,“你的前置性作业准备充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体会到认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好处,自然就会认真去对待这件事了。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进行前置性学习遇到的困惑和解决办法,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还是会一直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我才能更快地成长。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