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吴天昊死亡事件”。长春两个学生吴天昊和同学一块打篮球和另一高中生郝志鹏及其同学发生矛盾。郝志鹏叫来了父母,父母气不过就纠集了家里人把吴天昊给打死。如今,网上对事情的起因可谓是众说纷纭,难辨真假。但无论怎么说,结果是一个孩子死了,把无尽的悲伤留给自己的家人。 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家长都宝贝得不得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依着孩子的性子,想要什么给什么,慢慢地养成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不达目的不罢休嚣张跋扈的个性,而父母则不可避免的充当了“奴仆”的角色,卑躬屈膝伺候着“小皇帝。郝志鹏喊声:我受欺负了,你们来帮我摆平!儿子受气了,这 还了得!郝志鹏父母爱子心切,自然义愤填膺替儿子出气,为爱抽刀,捍卫儿子尊严,满足孩子的自负心理。畸爱如酒,醉失良知,醒来后,面对血雨腥风的惨案,再多的悔恨、再多的自责也洗不掉心灵的污渍,逃不过道德的审判! 假如,事件的发展是这样:两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因生活中的琐事而发生摩擦,进而找到父母,在父母平心静气的解说劝责下,即使没有两个孩子能冰释前嫌的握手言和的美好局面,也不会惨到一个面对另一个世界,一个承受牢狱之灾吧?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假如,不管是悲也好,叹也好,他们都要臣服于法律制度,或因此命赴黄泉,或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慢慢咀嚼爱的表达方式,寻找人性的良知!只是,因此这起事件两端的人或事就能划上等号吗?这件事会在法律的审判 之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吗?只怕留给所有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是深深的震撼! 爱,是要在理性的范围内、良知的基础上斟酌着爱、思量着爱,以遵法为最基本的前提,无视于法律无视于道德“护犊”,只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幸福指 数,当你以 “亲人”、“正义者”的身份以暴制暴“帮助”孩子的同时,你就已经成为罪恶的傀儡,助纣为孽的把孩子丢到了万劫不复的冰冷世界里。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这句话是无数个人通过血泪进行了验证,每一次验证的悲剧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可为何还要不断的重演呢?希望盲目爱子的天下父母,从这起案例中读出的不仅仅 是愤慨,更多的应该是思虑与反省,别再自己的畸爱里去臆造孩子的幸福,那样,恐怕只会背道而。 (转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