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带班,没有和这些小鬼打交道,猛地一开学,看到满屋子黑压压的小脑袋,听着叽叽喳喳的说话声,还有哪些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忙碌的小身影儿,我还真有些不适应。最不适应的还是要熟悉几十个孩子的名字,记在心里,还得能和他的小脸儿对上号。半个月记住一半孩子的名字,关键时候还把名字张冠李戴,让我不自觉在心里打鼓:老了?还是不那么上心了?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但是,这一个月让我认识了好几个有特点的孩子:
爱接话的他:
个子高高的,瘦瘦的,额头上总有理发时候故意留下来的几绺头发,一周从周一到周五都是在午托部呆着,问原因,才知道父母忙生意,无暇顾及他,我曾无意间问他,你不觉得自己可怜吗?天天在午托部呆着,一周也见不到家人,他满不在乎,甚至有些得意地说:“这样挺好,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怜的。”唉,这孩子,也不知道“家”在他心里是个什么概念?
每次上课,根本听不到他的发言,只能看见他趴在桌子上,用书挡着脑袋在和同桌窃窃私语,交谈甚是投入,就是这样投入的交谈中,他总不忘插几句嘴,为此,他可没少吃亏,没少受批评,可总也改不了,有孩子背地里告诉我:老师,他就这样,改不了的。连家都不在乎的孩子,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
深藏不漏的才子:
第一次看见他,我怎么都不相信他会是大队干部。上课安静,课下和同学们乱成一片,这个孩子很是普通嘛!对他的另眼相看,在年教师节联欢会上,只记得他表演的是评书《张飞捡芝麻》,那声音浑厚有底气,那动作大气又干脆,那表情丰富到位,吸引的我不自觉就多拍了几张照片,慢慢了解,发现这孩子挺有能力的,干事情还稳当,这家伙是深藏不漏呀!
最文气的姑娘:
有一次带着班里面的的三十个孩子去外面上公开课,课后学生离开得只剩五六个,她是其中一位,其他几个吵闹着疯玩的时候,她只是静静地立在一旁,淡淡地看着,不说话,不参与,也没有表情。看她那样立着,想多了解一下,就让她和我一起坐着。谁知,坐着仅仅就是坐着,她不和你说一句话,就算你问她,她也是一两个字结束回答。说的最多的词是“嗯”“差不多吧”。有时候,想故意开个玩笑,她也只是微微一笑,不露齿的,这样秀气内敛的小姑娘我还是第一次见,怎样才能让你也外露点,活泼点?什么时候会听到你叽叽喳喳的说话呢?
我们班级里的小家伙们各有各的特点,想继续了解,等待续集吧!
去布置作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