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四,好可怕啊!每周四下午的语文课不是写作文,就是单元测试。孩子好像患上了“周四恐惧症”。平时学习努力,积极上进的她怎么会这样害怕写作文和单元测试呢? 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不会写作文,怕写得不好,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二是怕考试中出现自己不会的题目,成绩不理想,让老师和父母失望。细细想来,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帮助,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善的。首先,帮助孩子养成一些对写作有益的习惯,让孩子做到“二有八多”:有兴趣、有信心、多读书、多积累、多观察、多想象、多体验、多思考、多仿写、多练笔。 其次,不管是作文写不好,还是考试成绩不理想,除了怕老师和家长生气,更重要的是他们高高在上、不甘于人后的心气受不了,他们太要强了,不允许自己不优秀。我自认为,这样的孩子活得很累很累,神经绷得太紧了,真怕哪一天这根弦断了怎么办。用什么办法能给这样的孩子减压呢?帮孩子减压要有针对性。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家庭的气氛要民主、要宽松,这样做会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孩子在考试前的压力往往比较大。这个时侯,有许多的家长整天的对孩子问这问那,孩子在自己房间复习时,父母总是进进出出,监视孩子是否在用功,家长老是在孩子面前晃悠,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紧张心情。关注、理解是良药。减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孩子进入青少年以后,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容易和家长抵触,有时即使心里有压力,也不愿和父母沟通。这样的话,就需要家长经常从孩子的行为、情绪的反应中,来了解孩子的心态及其变化,孩子处于心理不平衡以至剧烈冲突,而又渴望矛盾、冲突得到解决以达到心理平衡时,这时是教育的良机。家长应对孩子给予信任,站在朋友的角度,和孩子坦诚沟通,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孩子保持同等位置,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对孩子提出有益的建议,如:减少自责、振奋自我、学会宽容、树立自信等,帮孩子摆脱压力,走出低谷。关注理解,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拐杖”,既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又能有效控制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远离心理疾患,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毕竟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孩子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昨天,回忆自己当年所犯错误时的心情,就能理解孩子现在的内心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