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西平实小 http://q.xxt.cn/063881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366次 | 博客点击3548次 | 评论1次

世界遗忘的角落

发表时间:2011-03-06 21:12:15 [查看原文]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对象,而是让教育适应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一些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提到了“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等话语,但真正能把学困生教育与尖子生选拔“一碗水端平”的,比较少。对尖子生、特长生追时加点,因材施教,寄予厚望;对学困生,揭开“扶危济困”的面纱,仍旧是一种任其自然的“放羊式”管理,只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义务,而没有切实负起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我们的学校或教师因各种原因将这些学生排除在我们的教育视野之外,对他们所提的要求是不影响老师上课,“不做坏掉整锅粥的老鼠屎”。

教育对学困生“弱势群体”的遗忘,实际是公平原则的缺失。对他们的学业疏忽与情感漠视,使这些学生在求学的初始阶段就亲历了教育的不公,品尝了他最崇敬的人的歧视。若他们长大以后,以德报怨尚好,若他们形成了反抗、敌视的心理,我们又怎能肯定他们不会将这种歧视与不公带向社会、带向他人?教育对学困生“弱势群体”的遗忘,也是教师师德错位的表现。“心理弱势学生”最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怀与帮助,但他们却得不到,因为一些老师认为,他们的价值能更好地体现在成绩优良的学生身上,而不是那些“需要花大力气,却未必会有小收获”的学困生身上。当然,这里面还有教育制度的原因存在,但我认为更大的责任在于教师。叩问教师,除了学校,你让我们的学生到哪里去寻找尊重与爱?到哪里去寻找温情脉脉的微笑与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学校是盛产美德、真诚与温情的地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首要问题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表现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而这核心理念在优等生身上贯彻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学困生身上得到落实。

标签:  

雨的成长 说:
的确如此,很多学校把培优放在首位,扶差只是做做形式,因为学校注重的是学生成绩,是升学人数,家长和社会看重的也是这些,有时教师也很无奈。 [回复]
2011-03-28 23:26:22  [来自:博客]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