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第34回“诸葛亮三气周瑜”中,我感受到了周瑜的小肚鸡肠。气度非等闲,在那个战争时代,气量这么小,怎么能成就大事呢?周瑜自己以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寂寞,暗自高兴更显示出周瑜的小家子气。当然,高兴是应该的,可是他那“不时地发笑”就令我很不赞赏,这种笑,是一种阴险、讥笑。这里就根烘托出诸葛亮的气度,他什么时候因为过别人没有识破他的计策而嘲笑过?而周瑜呢,就这一次出的计策没被识破就成这样了,岂不是太不君子?而后面那一局从心底发出的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则更体现出中周瑜的心胸狭小。不是上当之后吸取教训,更有动力的,例如,生气算什么,气死了,不就是输了吗?既生瑜,何生亮更体现出周瑜觉得自己比不上诸葛亮,而又不想认输的心态。周瑜这个角色,我是极不赞赏的,为什么呢?顾名思义,心胸狭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三国中有谁像他这样?虽然说一山不容二虎,可是在吴蜀两国结盟时,周瑜也是总要找机会杀诸葛亮。这一点,他就是比不上孔明了,人家孔明虽然是你的敌人,可并五杀你之意呀。而你呢?明明比不过人家,又杀不掉,何必自己找气受呢?因此,要我说,这个周瑜就是,不该,不该,再不该。不该嫉妒诸葛亮,不该想杀诸葛亮,更不该被诸葛亮气死。他的路其实很多,首先可以虚心请教,再不行就可以避开他……反正就不该被气死,正值风华正茂,年纪轻轻,还有的是时间和力气,何必被这一口气憋死呢?他是三国中死的最不值的人。
周瑜的死更告诫我们:不要嫉贤妒能,更不要心胸太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