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力量 ——读《薛瑞平教育教学》有感
薛瑞平老师把自己称作“草根教师”从书中发现她的确是一个“草根”。多年以来她一直待在一个城郊结合部的小学,这么多年她一直带着一个班,任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她说过她的班就是她的“根”,她把自己扎根在孩子中间。她说:“教学是师生长在一起、共同经历、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生命过程。”这种”草根“有着无限的能量。薛瑞萍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母语的种子,播下了真诚和趣味的种子,一本本有趣的书,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连同孩子们自己写出来的那些稚嫩的小文章。都成为孩子们值得回味的美好的时光。做薛瑞萍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幸福啊!“草根”的力量还改变着一个小组,她曾写过《小语组的故事》。和她在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们,很少谈论家常理短,她们在一起做的最多的就是一起大声读书,和薛老师一起谈论读书,她们一起读《老子》、《论语》后来带着自己班级学生一起读书。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和薛老师比起来自己真是惭愧之极,我虽然也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奋斗了二十多载,但是读书可谓少矣。简直没法和她比,更没有薛老师的执着。 草根的力量影响了很多家庭,薛老师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级学校,班上有许多是农村中的孩子,不少家长的文化程度都不高,而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其他老师一起努力,采用了许多非常的手段,鼓励和激励孩子们不断读书,同时也把这种鼓励和激励带到了家长之中,她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写日记、周记,完成爱心作业,为了让家长行动起来,她给家长写了21封信,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们跟上班级的整体节奏,这21封信里面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也有煞费苦心的提醒;既有语重心长的告戒,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正是这21次心与心的交流,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从而使许多家长从茫然和僵化中苏醒过来,终于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她在信中曾经写道:“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不敢奢望跟上来的人,都能坚持到底。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煞费苦心地提醒让人关注。许多家长一路跟着她前行,按照她的方法教育孩子,把薛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当做真正值得信赖的专家。 是啊,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向薛老师那样做一根“草根”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钻进去,都会有无穷的收获和乐趣。盯着自己的班级,盯着一个点,哪怕是点滴的事情也要做好,努力做到尽力而为、问心无愧足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非经典不是书。”一个教师不爱读书,如同不爱学生一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读书,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哪怕工作再苦再累,每天晚上少则抽出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多小时进行阅读与学习。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薛瑞萍为榜样,多读经典名著,增广见闻,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修身养性。和孩子家长一道,安静地看书,努力把自己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努力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