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 | 博客首页 | 圈子首页 | 帮助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2010届9.3班 http://q.xxt.cn/banji427408360299

圈 主
博 主
圈子公告更多>>>
日志 >> 查看日志
圈子点击688次 | 博客点击2015次 | 评论0次

古代之计,当代之谋(9.4班 曹天戈)

发表时间:2009-12-10 15:14:33 [查看原文]
 

古代之计、当代之谋

                    ——读《战国策》、《西汉故事》有感

 

.四班   曹天戈

 

“计”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计策,“谋”指的中国当代的“智谋”。

让我们走进群雄争霸的时代,体会一下“计谋”的深刻含义。

《战国策》这本书讲述了战国时期,各国发生的故事,同时也体现了七雄争霸的场面。在这些故事中,有的是玩弄权术,例如“张仪说楚王连横”。他以出众的口才说服楚王连横,他的说辞貌似恳诚之至,实则杀机暗伏,张仪不愧为一个老奸巨滑的纵横家。有的故事则是表现出侠肝义胆的壮志情怀。例如“荆苛刺秦王”,“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他的行动堪称一曲豪壮的悲歌;还有“聂政刺傀”等刽炙人口的故事。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合,战国七雄最后由奏统一,那么秦朝末年还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西汉故事》这本书,走进西汉奏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但他们被奸臣谋害。刘邦、项羽开始争夺天下,刘邦使了一条缓兵之计,暂和项羽以“鸿沟为界”,项羽毫爽地答应了,但因为这一应和,项羽兵败如山倒,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李清照曾这样评价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霸王离去后,刘邦建立西汉,西汉有兴盛,有衰败,最后外戚王莽掌权,西汉灭亡,这就是西汉故事。

纵观两本书,都讲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多用计策来取胜。当时胜行的有三十六计,例如“离间计”、“缓兵计”、“欲禽故纵计”、“隔岸观火计”等。虽然,这些计策中,有些是小人诡作而又卑鄙的手段,让人觉得兵家们并不完全是实力的较量,也有玩弄权术的较量,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兵不厌诈”的说法,这些计策用在个人身上,就显得粗俗鄙陋,但如果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就显得具有智谋和韬略。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当代的中国,也在使用这些计策,这些计策足以显示中国人清晰的头脑和雄才大略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预见力,古人的所留下来的这一类的计谋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种展现,现当代,许多欧美国家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他们从中学会如何用兵、领兵、带兵、从而培养具有军事头脑的人才,这说明中华计谋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了许多别的国家。

就中国发展来讲,在政治方面,古代人们所用的计策,有助于中国与他国外交上,取得成就,在军事方面,有利于中国在战场上的军事发展,如果更近一步,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中借鉴精华,吸取经验教训,加上合理运用和符合其本国国情的操作。那么将别有一番成就,所以我赞同培根的观点:“读史使人明智”。

除了在政治、军事方面可以用这些计谋,还有很多方面也用到了这些计谋。例如,在经济方面,商家们之间的竞争也都有实力的较量,以及头脑战术的比较,通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才能找出最优秀的商家。

下面我来举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古代谋略对当代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成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现在主张和平崛起,运用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种指导思想——顺事而为,后发制人,这也属于一种战略方针,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将以负责任的态度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客观公正调节各国 的矛盾,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不会伤害别的国家,这是在政治方面,在军事方面,我们打仗依然讲究五个方面,一、人和;二、天时;三、地利;四、将领;五、法制。而这一切恰恰是《孙子兵法》中领兵打仗计策,现在则是有智慧的军事法宝。

纵观统筹,中国的整个发展,不都是在古代的计策中运行的吗?从政治至军事再到经济,无一不是借鉴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在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代世界格局,创新改造的把古代的计策转化为当代的智谋。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而计策在智谋的配合下,就形成了战略,战略方针是一个国家前进的指导,它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吸取前人的经验使我们明智,学习前人的精华文化使我们渊博,借鉴前人的计策从而转化为当代的智谋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

标签:  

现在已经有0人给我打分了(查看打分情况
这篇文章现在的总分为0分。
友情提示:打分功能目前只对班级圈子和自建圈的成员开放,访客暂时无法使用此功能。

      未登录,您可以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个字
昵称: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