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孩子讲了一首唐代大诗人贾岛的诗——《剑客》。在我朗诵的过程中鸣鸣忍不住插嘴说:“磨一把剑,要十年呀,这么长时间才磨好!”在这里我借机给孩子讲了讲什么是虚指。只给鸣鸣讲纯理论的东西(虚指,即使用约数、虚数,而非实数。虚数多以夸张或形容的艺术方式用于文字语言、数虽虚而摹情状物却有实感。语言艺术魅力是很强的。)他是无法理解的,在这里我就告诉他:“比如,你背过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并不是白头发有三千尺那么长,而是指忧愁很多。还比如你听过妈妈讲的《秦兵马俑》战车千乘,并不是只有一千辆车这么准确,而是指很多,很有气势的意思……”我还没有讲完,鸣鸣就挥着手,满不在乎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心想,又是一知半解。 背会了这首诗,鸣鸣不肯练琴,缠着我:“妈妈,你再教我朗诵一首诗歌吧!我等会再练!”经不住他的死缠烂打,只好又教了一首儿童诗“懒猫?好猫?”,刚跟着我读了一遍,他就立刻去给姥姥炫耀:“姥姥,我妈刚教给我一首诗歌,只教了一遍我就会了,这可不是虚指呦!”这可爱的孩子,把虚指用到了这,向我们讲明了“一遍”不是虚指很少,而是真真正正的只教了一遍。看着他认真地向姥姥展示他的新诗歌,我真觉得孩子的潜质是无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