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条”有“理”
做事是否有计划、有条理,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乔登曾经说过,没有正常有条理的生活,便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养成有条有理的做事习惯。 好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起。做事有条不紊的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也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生活中,常常有家长苦恼于孩子做事“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位妈妈这样说:“我的女儿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就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胡抓乱挠。进门时不见了钥匙,起床时找不着袜子。回家后发现家庭作业没带回来,临上学时文具盒没了踪影。她常常人已跑到楼下,才冲楼上大声叫唤:“妈妈,我红领巾忘带了。”“妈妈,我校徽丢在家里了。” 另外一位妈妈是这样说的:“我儿子是个活泼听话的孩子,就是做事情分不清轻重。经常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有时候还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最后天慢慢黑了,作业还没写完,孩子才着急起来,匆匆忙忙写完,经常写错挨老师的批评。孩子也烦恼,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有计划,有条理做事的好习惯呢?” 有位爸爸是这样说的:“我儿子吧,什么都好,就是做事“一把抓”。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就开始做另外一件事。上周末,儿子表弟来家里玩,他们一起堆积木。不一会儿,表弟就搭了一座漂亮的红顶屋。回头看我儿子,什么也没有堆好。表弟问:“哥哥,你想盖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刚是想盖一个小别墅。然后又想改一个小炮楼,就又弄倒重新盖了。”按理说吧,儿子比他表弟大将近三岁了,怎么还不如他表弟呢?” 孩子做事没计划,没条理,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这是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的地方。 第一,孩子年龄较小,随意性比较强。同时,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经常一件事没做完又想着做另外一件事,显得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孩子应该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需要家长的用心培养。 第二,环境的影响也会造成孩子随意性比较强的生活习惯。如当孩子正在写作业时,周围有很多的干扰因素(电视、电脑等),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养成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的习惯。时间长了,孩子也就养成了“一把抓”,做事完全没有条理的坏习惯。 俗话说: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帮助孩子养成做事专心、有条理的好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因为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是孩子学习的对象。 其次,给孩子找一个同龄榜样。除了父母,同伴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下面这位家长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 “有一天放学,我带着玲玲去她一个同学聪聪家里,让她们一起做作业。玲玲一边做作业,一边翻着手边的图画书。半小时过去了,聪聪做完了作业,去看电视。玲玲这才急了,嚷嚷着也要看。我告诉她看也可以,可是作业做不完,明天上学老师批评怎么办?玲玲很委屈的继续做作业。第二天我依旧带玲玲去聪聪家,第三天,第四天。。。慢慢的,玲玲做作业开始专心了。再后来,玲玲做什么事情都开始有计划的去做,我这才放下了一颗心” 再者,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计划。按照计划做事,让孩子学会完成一件事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比如说写作业一小时,然后看电视。只有把作业写完,才可以去看电视。 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由家长先做计划,然后把计划用征求意见的方式告诉孩子。比如,星期天出去玩,可以跟孩子说:“吃完早饭,咱们先去游乐场。十一点半从游乐场出来去芳芳阿姨家做客,然后下午2点和芳芳阿姨一起去看书画展。五点左右回家,回家后你也画一张画,怎么样?”刚开始孩子可能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做计划的概念。孩子可能会“装模作样”地点头说:“那好吧。”慢慢地,孩子就能明白时间和安排的含义了。 等到孩子有了时间概念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下一步可以说出今天都有哪些事情要做,让孩子自己安排顺序。比如在游乐场,可以跟孩子说:“上午我们可以去玩过山车、碰碰车、跳床。你来安排一下次序以及每一个玩多长时间吧!”如果孩子说的合理,就按照孩子说的去办。如果不是很合理,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合理。慢慢的孩子就会做计划并按计划做事了。 最后,多给孩子自主安排的权利。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合理安排、计划做事的好处。逐渐培养起来孩子的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有耐心,积极引导,相信您的孩子慢慢就会变得有“条”有“理”! |